全国肥胖与体重管理学术会议回顾
曾强
健康管理界领头人,《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》总编辑、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、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
演讲主题:精准体重管理
褚熙
北京宣武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
演讲主题:减重——慢病管理的起点
在此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会议在减重管理方面的关注点及InBody的相关应用。
减重管理需关注体成分
肥胖是多种慢性病重要的危险因素,减重是慢病管理的起点。会议上,曾强主任在致辞中强调:与欧美人群比较,中国人群虽然肥胖程度较轻,但脂肪更容易在腹腔内积聚,形成腹型肥胖。内脏脂肪积聚常伴随胰岛素抵抗、2 型糖尿病、高血压病、高脂血症、心血管等疾病发病风险的增加,肥胖已被认为在多种疾病的发生、发展中起重要作用。
因此,减重是慢病管理的基础,且在做减重管理时,不能只看体重,而更应该关注体成分。
InBody能够更好地关注脂肪分布
曾强主任提出,使用BMI指数来描述肥胖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:不能精确反映脂肪的分布情况,不能准时评价心血管风险,不能对慢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指导。
褚熙主任也同样点出了单纯使用BMI指数的缺陷,提出评价肥胖还应结合更多的如体脂百分比、腰围、腰臀比、腰高比值等指标来筛选出隐性肥胖和描述脂肪的分布。
在诸多对脂肪分布的精确测量方法中,InBody所使用的生物电阻抗法相对于影像学法(CT、MRI、双能X线DEXA)具有快捷方便、无辐射、可反复测量等优点,可以更广泛地在应用在临床科室和科研上。
使用InBody测量患者的体成分,可以得到体脂、体脂百分比、腰臀比、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,综合性地评价患者的肥胖情况和脂肪的分布,以便于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对慢病患者进行减重管理。
InBody能更好地关注肌肉
在慢病的减重管理上,褚熙主任尤其强调了监测肌肉量的重要性。
InBody可以测量得出全身肌肉量、骨骼肌含量和节段骨骼肌含量,来进行肌肉均衡的评价和骨骼肌指数(SMI)的计算。全身肌肉量少,会提高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。尤其是下肢肌肉量,与内脏脂肪有显著关系性,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。
使用节段骨骼肌含量,计算骨骼肌指数(SMI=四肢肌肉量之和/身高平方)可以作为评价肌肉含量的标准,它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率呈负相关。
骨骼肌指数还是诊断肌肉减少症的重要指标,肌减少型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息息相关。
InBody在慢病减重管理上的应用
1、 科学的体重管理——需同时关注体脂肪和肌肉这两方面,减少内脏脂肪,增加肌肉是慢病健康管理的基础
2、 BMI合并体脂百分比、腰臀比、内脏脂肪面积可以更好地筛查出隐性肥胖、腹型肥胖和内脏脂肪型肥胖
3、 全身肌肉量、骨骼肌含量、骨骼肌指数可以用来综合评价患者肌肉状况
4、 体脂百分比、内脏脂肪面积、肌肉量、骨骼肌指数等的变化,可以作体重健康管理对比的部分客观指标

